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突破技术难题 建成中国首个志愿军烈士DNA数据库
北京10月14日电 (庄颖娜)今年烈士纪念日前夕,退役军人事务部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认亲仪式。记者了解到,承担志愿军烈士遗骸DNA鉴定比对工作,最终成功确认6名志愿军烈士身份的是一支来自军队的科研力量——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王升启团队。
该团队突破从陈旧遗骸中提取严重降解微量DNA、复杂亲缘关系身份鉴定等国际难题,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494具志愿军烈士遗骸DNA分析,首次建立了具有三种遗传标记类型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和亲属DNA数据库,为认亲比对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数据支撑。
科研人员从样本中提取DNA进行检测。 丁一 摄据了解,2014年第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后不久,民政部就启动了烈士遗骸DNA检测及数据库建设工作。2015年1月,确定由军事医学研究院承担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DNA数据库建设任务。2018年新组建的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负责这项工作,今年7月,该部又委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首次通过DNA比对进行志愿军烈士身份鉴定。
据王升启研究员介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DNA序列,因此,DNA鉴定被认为是身份确认的“金标准”。在可用的所有样本中,骨骼样本DNA提取难度最大,战争环境下陈旧遗骸的DNA提取则是难中之难。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大多经过长时间的土埋日晒和微生物侵袭,成功提取出有效DNA是遗骸鉴定工作的最大挑战之一。
组织召开DNA鉴定比对意见专家评审会。 孙红 摄采用常规的提取技术,耗时长、成本高且成功率很低,无法满足后续DNA分析和鉴定要求。该团队经过10个月连续奋战,最终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DNA提取新方法。应用该方法,大大提高了DNA检测成功率。
身份鉴定是团队面临的另一大挑战。绝大多数志愿军烈士牺牲时都很年轻,没有后代,牺牲时间距今已近70年,父母和兄弟姐妹健在的极少,身份鉴定基本利用远亲DNA进行比对,这是又一个国际性难题。
科研团队针对远亲这种复杂亲缘关系鉴定进行深入研究,使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建立了多类型、多位点的遗传标记比对方法,为烈士身份鉴定奠定了充分的数据基础。该项目负责人王升启特别强调,以上工作得到国内多家机构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
王升启团队长期致力于基因检测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依靠自主创新的基因分析技术,参与完成了我国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实验室确认,研制出我国首个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应用于非洲疫情防控。军事医学研究院组建于1951年,成立之初就是以解决抗美援朝战场卫勤保障难题为主要任务。王升启表示,作为军队科研人员,能够承担志愿军烈士遗骸身份鉴定任务,备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团队将在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领导下,尽最大努力为更多志愿军烈士找到亲人,“让无名烈士有名”。(完)
凡注有"装饰品牌网"的稿件,均为装饰品牌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装饰品牌网,并保留"装饰品牌网"的电头。